CVS

CVS

substack
twitter

以太坊的4個主要Rollups解析:Arbitrum、Optimism、zksync、StarkNet

摘要#

本文選取了主要的以太坊 L2,從使用者體驗、團隊和資金、社區建設、鏈上數據這四個方面進行對比。

op 系 rollups 通過引入以太坊生態,已初步形成使用者和資金沉澱,形成了較大的先發優勢。

zk 系技術實現難度高,進展相對 op 系較為緩慢。其遠期的技術優勢,如提款時間段、單筆交易費用大幅降低,相對 op 系 rollups 並未十分顯著。

擺在 zk 系面前的有 3 個問題,使用者體驗問題、以太坊現有生態的遷移成本問題、新項目的開發难度的問題。

我的觀點是,zk 系在現有的格局下,在通用型 L2 領域進行競爭機會並不大。如果能抓住下一輪牛市引爆點,則有機會彎道超車。

資訊整理#

我對以太坊 L2 的 4 個主要 rollups 的當前進展只有一些零碎的了解,一直沒有做系統整理。本週做了一些資料整理,對這幾個 rollups 有了一個框架性的了解。先上圖:

image

image

Rollups 概要#

一句話介紹 rollups,就是鏈下計算,數據上鏈。將數據保存到 L1,以便任何人都可以發現欺詐交易、提款、重建交易歷史。同時保存到 L1 的數據經過高度壓縮,單筆交易的 gas 費大幅下降。每次提交到 L1 的交易為一個 batch。所有上傳到 L1 的數據形成了 rollup chain。

Rollups 技術主要有 2 種,optimistic rollups 和 zk rollups。

optimistic rollups 將數據上傳到 L1 時不做有效性驗證,但在一個時間窗口內允許其他人提交欺詐證明以證明這個 batch 中有錯誤交易。一旦被證明存在錯誤交易,提交 batch 的節點會被罰款並獎勵欺詐證明的提出者,並回滾到此 batch 之前的交易記錄。所以被稱為 “optimistic(樂觀)” 的原因就是,它假設了並非所有人都是壞人,至少有一個好人監視並糾正數據錯誤,基於這個前提來保證 rollup chain 的正確性。

zk rollups 在數據上傳到 L1 時就已經附帶了有效性證明,因此不需要一個時間窗口。

詳細區別看 v 神的這篇:https://vitalik.ca/general/2021/01/05/rollup.html

4 個 rollups 的比較#

Arbitrum、Optimism 為 optimistic rollups;

zksync、StarkNet 為 zk rollups。

下面分幾個部分進行對比:技術優缺點、使用者體驗、團隊與資金、社區建設、鏈上數據

技術優缺點#

由於 optimistic rollups 的挑戰者窗口期的存在,導致其提款時間較長,通常為 7 天,而 zk rollups 只需要等待一個 batch 即可。但目前 optimistic rollups 的鏈都提供了第三方的取款服務,可做到即時到賬,兩種技術實際體驗上的差別並不大。

除此之外,optimistic rollups 的優點是鏈下計算成本低、EVM 兼容難度低;zk rollups 的優點是鏈上單筆交易 gas 費用低。

但是zk rollups 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技術難度高;而 optimistic rollups 所需的改造少,技術實現簡單。這一點會在下文詳細展開。

使用者體驗#

先說結論,Arbitrum 和 Optimism 使用 metamask,體驗和以太坊一致,符合目前的普通使用者習慣;而 zksync 和 StarkNet 則各有各的問題,體驗一般。

zksync 只能使用網頁錢包查看資產和交易記錄,無法在 metamask 中查看;而在交易時,metamask 只需要簽名,而不是發送交易,所以感覺就是類似於在 zapper 上授權網站獲取錢包信息的簽名,然而簽名後實際的幣就已經發送出去了,之後要回到網頁錢包查看餘額變動和交易歷史,感覺非常奇怪。

StarkNet 則需要單獨安裝 Braavos 錢包插件來進行交易,相對 zksync 來說體驗要好一些。

交易費用和確認速度方面,StarkNet 可以說又貴又卡,swap 費用為 0.5USD 左右,確認速度不定,有時 1 分鐘,有時需要 3 分鐘;而在 bridge 時時間超過 1 小時。其他三者差別不大,都較為便宜且即時確認。

團隊與資金#

4 個項目中,StarkNet 最為高大上,創始人有名校學術背景及創業經驗,融資超過 2 億,估值達 80 億,投資機構除了區塊鏈風投還包括紅杉、因特爾這樣的傳統風投機構。

其次是 Arbitrum,3 位創始人學歷和背景都不錯。投資機構有 10 家左右,主要是圈內機構。融資炒 1 億美元。

Optimism 前身為以太坊社區的 Plasma Group,和以太坊關係密切,創始人雖然沒有光鮮履歷,但天生自帶以太坊社區基因,啟動即得到 defi 龍頭項目支持。融資 1.75 億,投資機構為 a16z、paradigm。

zksync 較為神秘。公開融資信息較少,最近一次融資為 a16z 的 5000 萬,估值不明。團隊規模約為 40 人。

總體而言,四個項目的資金都較為充足,短期不存在資金問題。

社區建設#

分 B 端和 C 端來看。

B 端看協議數量。Arbitrum 和 Optimism 項目數分別為 113 和 71 個,相當一部分為以太坊遷移過來的項目;而 zksync 和 StarkNet 上線的項目數為 16 個和 27 個,且有一部分項目並不怎麼活躍。

Arbitrum 和 Optimism 銅鼓引入以太坊生態,已初步形成使用者和資金沉澱,形成了較大的先發優勢。

這裡就可以明顯看到 zk 系的底層技術的問題導致很難複用以太坊當前的生態。zksync 在自研 zkEVM 以兼容以太坊智能合約,開發進度存在不確定性;而 StarkNet 則索性開發單獨的編程語言 Cairo,等於從零開始做基礎設施。這就導致了整個 B 端的生態建設成本極高的問題,一個是現有的生態,包括錢包、Dapp、信息服務網站等接入成本很高;二是新的生態開發者無法利用原有的知識,而需要重新學習新的技術。

C 端層面,Arbitrum 利用空投預期和奧德賽活動吸引了不少羊毛黨來使用其生態內應用,獲得了不錯的效果,discord 使用者數達到 22.3 萬。而高冷的 StarkNet 的使用者關注數量是最少的。

鏈上數據#

optimism 和 arbitrum 鎖倉量和交易量相當;而 StarkNet 鏈上活動非常冷清,交易量極少。

預期#

V 神的觀點是,由於 zk rollups 提款耗時短,且未來優化後單筆交易費用還會大幅降低,所以長期來看 zk rollups 將勝出。但問題是,並非好的技術一定會佔領市場。我記得在大學裡的一門課上,老師就提到過當年的音樂格式之爭的問題:mp3 並不是市面上最好的音頻格式,wma 的壓縮比就比 mp3 高很多,但 mp3 還是佔據了主流。

擺在 zk 系面前的有 3 個問題,使用者體驗問題、以太坊現有生態的遷移成本問題、新項目的開發難度的問題。目前來看進展並不迅速。如果要對通用型 L2 進行押注,還是 op 系的贏面大一些。

當前較為成功的鏈裡面,除了 solana 之外,都是通過拷貝以太坊的生態在牛市中依靠高收益預期迅速積累使用者的;而 solana 也是在牛市的特殊條件下,依靠 SBF 砸資金進行的生態建設和 solana 本身的技術而成功的,很難複製。

我的觀點是,zk 系在現有的格局下,在通用型 L2 領域進行競爭機會並不大,而下一輪牛市的引爆點如果並非是現有的主題(DeFi、NFT、DAO、DID 等),那如果抓住機會,在 C 端產品優化完成、B 端應用建設初步完成、使用者激勵機制已形成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彎道超車。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