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选取了主要的以太坊 L2,从用户体验、团队和资金、社区建设、链上数据这四个方面对比进行对比。
op 系 rollups 通过引入以太坊生态,已初步形成用户和资金沉淀,形成了较大的先发优势。
zk 系技术实现难度高,进展相对 op 系较为缓慢。其远期的技术优势,如提款时间段、单笔交易费用大幅降低,相对 op 系 rollups 并未十分显著。
摆在 zk 系面前的有 3 个问题,用户体验问题、以太坊现有生态的迁移成本问题、新项目的开发难度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zk 系在现有的格局下,在通用型 L2 领域进行竞争机会并不大。如果能抓住下一轮牛市引爆点,则有机会弯道超车。
信息整理#
我对以太坊 L2 的 4 个主要 rollups 的当前进展只有一些零碎的了解,一直没有做系统整理。本周做了一些资料整理,对这几个 rollups 有了一个框架性的了解。先上图:
Rollups 概要#
一句话介绍 rollups,就是链下计算,数据上链。将数据保存到 L1,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发现欺诈交易、提款、重建交易历史。同时保存到 L1 的数据经过高度压缩,单笔交易的 gas 费大幅下降。每次提交到 L1 的交易为一个 batch。所有上传到 L1 的数据形成了 rollup chain。
Rollups 技术主要有 2 种,optimistic rollups 和 zk rollups。
optimistic rollups 将数据上传到 L1 时不做有效性验证,但在一个时间窗口内允许其他人提交欺诈证明以证明这个 batch 中有错误交易。一旦被证明存在错误交易,提交 batch 的节点会被罚款并奖励欺诈证明的提出者,并回滚到此 batch 之前的交易记录。所以被称为 “optimistic(乐观)” 的原因就是,它假设了并非所有人都是坏人,至少有一个好人监视并纠正数据错误,基于这个前提来保证 rollup chain 的正确性。
zk rollups 在数据上传到 L1 时就已经附带了有效性证明,因此不需要一个时间窗口。
详细区别看 v 神的这篇:https://vitalik.ca/general/2021/01/05/rollup.html
4 个 rollups 的比较#
Arbitrum、Optimism 为 optimistic rollups;
zksync、StarkNet 为 zk rollups。
下面分几个部分进行对比:技术优缺点、用户体验、团队与资金、社区建设、链上数据
技术优缺点#
由于 optimistic rollups 的挑战者窗口期的存在,导致其提款时间较长,通常为 7 天,而 zk rollups 只需要等待一个 batch 即可。但目前 optimistic rollups 的链都提供了第三方的取款服务,可做到即时到账,两种技术实际体验上的差别并不大。
除此之外,optimistic rollups 的优点是链下计算成本低、EVM 兼容难度低;zk rollups 的优点是链上单笔交易 gas 费用低。
但是zk rollups 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技术难度高;而 optimistic rollups 所需的改造少,技术实现简单。这一点会在下文详细展开。
用户体验#
先说结论,Arbitrum 和 Optimism 使用 metamask,体验和以太坊一致,符合目前的普通用户习惯;而 zksync 和 StarkNet 则各有各的问题,体验一般。
zksync 只能使用网页钱包查看资产和交易记录,无法在 metamask 中查看;而在交易时,metamask 只需要签名,而不是发送交易,所以感觉就是类似于在 zapper 上授权网站获取钱包信息的签名,然而签名后实际的币就已经发送出去了,之后要回到网页钱包查看余额变动和交易历史,感觉非常奇怪。
StarkNet 则需要单独安装 Braavos 钱包插件来进行交易,相对 zksync 来说体验要好一些。
交易费用和确认速度方面,StarkNet 可以说又贵又卡,swap 费用为 0.5USD 左右,确认速度不定,有时 1 分钟,有时需要 3 分钟;而在 bridge 时时间超过 1 小时。其他三者差别不大,都较为便宜且即时确认。
团队与资金#
4 个项目中,StarkNet 最为高大上,创始人有名校学术背景及创业经验,融资超过 2 亿,估值达 80 亿,投资机构除了区块链风投还包括红杉、因特尔这样的传统风投机构。
其次是 Arbitrum,3 位创始人学历和背景都不错。投资机构有 10 家左右,主要是圈内机构。融资炒 1 亿美元。
Optimism 前身为以太坊社区的 Plasma Group,和以太坊关系密切,创始人虽然没有光鲜履历,但天生自带以太坊社区基因,启动即得到 defi 龙头项目支持。融资 1.75 亿,投资机构为 a16z、paradigm。
zksync 较为神秘。公开融资信息较少,最近一次融资为 a16z 的 5000 万,估值不明。团队规模约为 40 人。
总体而言,四个项目的资金都较为充足,短期不存在资金问题。
社区建设#
分 B 端和 C 端来看。
B 端看协议数量。Arbitrum 和 Optimism 项目数分别为 113 和 71 个,相当一部分为以太坊迁移过来的项目;而 zksync 和 StarkNet 上线的项目数为 16 个和 27 个,且有一部分项目并不怎么活跃。
Arbitrum 和 Optimism 铜鼓引入以太坊生态,已初步形成用户和资金沉淀,形成了较大的先发优势。
这里就可以明显看到 zk 系的底层技术的问题导致很难复用以太坊当前的生态。zksync 在自研 zkEVM 以兼容以太坊智能合约,开发进度存在不确定性;而 StarkNet 则索性开发单独的编程语言 Cairo,等于从零开始做基础设施。这就导致了整个 B 端的生态建设成本极高的问题,一个是现有的生态,包括钱包、Dapp、信息服务网站等接入成本很高;二是新的生态开发者无法利用原有的知识,而需要重新学习新的技术。
C 端层面,Arbitrum 利用空投预期和奥德赛活动吸引了不少羊毛党来使用其生态内应用,获得了不错的效果,discord 用户数达到 22.3 万。而高冷的 StarkNet 的用户关注数量是最少的。
链上数据#
optimism 和 arbitrum 锁仓量和交易量相当;而 StarkNet 链上活动非常冷清,交易量极少。
预期#
V 神的观点是,由于 zk rollups 提款耗时短,且未来优化后单笔交易费用还会大幅降低,所以长期来看 zk rollups 将胜出。但问题是,并非好的技术一定会占领市场。我记得在大学里的一门课上,老师就提到过当年的音乐格式之争的问题:mp3 并不是市面上最好的音频格式,wma 的压缩比就比 mp3 高很多,但 mp3 还是占据了主流。
摆在 zk 系面前的有 3 个问题,用户体验问题、以太坊现有生态的迁移成本问题、新项目的开发难度的问题。目前来看进展并不迅速。如果要对通用型 L2 进行押注,还是 op 系的赢面大一些。
当前较为成功的链里面,除了 solana 之外,都是通过拷贝以太坊的生态在牛市中依靠高收益预期迅速积累用户的;而 solana 也是在牛市的特殊条件下,依靠 SBF 砸资金进行的生态建设和 solana 本身的技术而成功的,很难复制。
我的观点是,zk 系在现有的格局下,在通用型 L2 领域进行竞争机会并不大,而下一轮牛市的引爆点如果并非是现有的主题(DeFi、NFT、DAO、DID 等),那如果抓住机会,在 C 端产品优化完成、B 端应用建设初步完成、用户激励机制已形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