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nch - 交易聚合協議#
在 2019 年的以太坊黑客馬拉松上,1inch 的創始人 Sergej Kunz 和 Anton Bukov 提出了交易聚合器的概念,在獲得了 300 萬美元融資後,於 2020 年 8 月正式上線了 1inch 交易所。
交易聚合器的概念非常明確,如果流動性分散在多個交易所,那麼在交易時將訂單拆分為多個訂單到不同交易所兌換將會比單個交易所兌換更划算。例如,以太坊市場價為 3000DAI,如果在單個交易所上交易 10ETH,由於流動性較弱,可能會有 1% 的溢價,即每枚 ETH 價格為 3030DAI。但如果拆分成 10 個訂單到 10 個交易所交易,那麼對每個交易所的流動性衝擊更小,此時每枚 ETH 可能只需 3003DAI。在 1inch 上選擇完交易對和交易金額後,頁面上會計算交易路由,即分配到每個交易所的百分比和最終的價格,以及相對單個交易所交易能夠省下的資金。
這個市場需要交易聚合器,特別是對於低市值幣種而言,它的流動性可能分散在多個 DEX。即使最終只需要在一個交易所交易即可,在交易之前大部分交易者也會使用 1inch 的路由測試各個交易所的流動性。
1inch 除了做交易聚合器之外,還做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創新。1inch 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代幣 - Chi Gastoken,用來降低交易手續費。說一個題外話,1inch 和 chi 的名字都來源於中國武術。前者來源於 "寸拳(1inch punch)",後者的名稱來源於打出寸拳所需的 "氣(Qi/Chi)"。Chi 利用了以太坊的 "存儲退款(storage refund)" 功能,該功能用以鼓勵智能合約刪除不必要的存儲:當一筆交易刪除存儲時,會降低該筆交易的礦工手續費,而最高效的方法是創建和刪除子合約。因此可以在以太坊網絡手續費較低的時候花費以太坊創建子合約並獲得 Chi,在交易時使用 chi 銷毀子合約以降低交易手續費。
另外,1inch 也開發了 Mooniswap,該交易所是 Uniswap 的一個變種,用以減緩搶跑攻擊的問題。關於該機制的問題可以參考尾註視頻,這裡不再贅述。
和其他頭部 DeFi 協議類似,1inch 發布的產品都具有研究性質,可以說團隊有著很強的 geek 氣質。
結語#
如果說 DeFi 中的借貸是把傳統的借貸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實現,那麼交易則更進一步,它改變了交易所的運行範式。傳統的交易所給買家和賣家一個撮合的平台,從中收取手續費;DEX 交易所提供了另一種服務,在 DEX 上存在另外兩種角色 - LP 和交易者。LP 提供流動性賺取手續費但是承擔無常損失的風險,交易者兌換資產但是需要支付手續費。同時交易者和做市商的界限也變得模糊,用戶可以在兩種角色之間切換。設想一下,在證券交易所裡,你不再必需為每一筆交易支付手續費,而是可以提供法幣和股票的流動性來賺取手續費。如果你手中有多只股票,可以提供股票間兌換的流動性來賺取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