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S

CVS

substack
twitter

DeFiの解説シリーズ-暗号通貨2.0-スマートコントラクト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划時代的以太坊#

以太坊的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的經歷是一個典型的天才少年的經歷:小學三年級進了天才班、大學成為知名密碼學教授的研究助理、國際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獲獎者。大學輟學創建以太坊,並且使以太坊成為目前最成功的智能合約平台,市值僅次於比特幣。你還能找到比這更符合一個天才少年的人設和經歷嗎?

Buterin 在 2011 年開始為比特幣相關的刊物撰寫文章,2012 年與 Mihai Alisie 聯合創辦了 Bitcoin Magazine。他對於比特幣 2.0 的應用頗感興趣,希望比特幣開發者能對比特幣作出修改以便更好地適應去中心化應用(Dapp)的開發,但是比特幣開發者並無此意。2013 年末,作為他思考的結果,他提出了關於以太坊的設想,此時的口號已成為「加密貨幣 2.0」,用以表示和「比特幣 2.0」概念的區別。以太坊的白皮書也是在那時候寫成的,裡面描述了一個將共識協議和 Dapp 開發平台合二為一的區塊鏈。2014 年,他結識了另一個關鍵人物 ——Gavin Wood,同時也是多鏈協議 Polkadot 的創始人。Gavin Wood 撰寫了以太坊黃皮書,描述了以太坊實現的技術細節。

以太坊最終於 2015 年 7 月正式上線。上線後,加密貨幣社區的人們開始在以太坊上進行各種試驗性的開發。

但是以太坊的成功並不像現在看上去的那樣理所當然。當時對於區塊鏈有各種各樣的設想,除了現在被稱為 DeFi 的一類應用外,還有諸如供應鏈管理、醫療記錄管理、學歷認證、社交網絡、給一些國家進行房產所有權管理等。這些領域也有其他的項目在爭奪市場。如果說以太坊是區塊鏈基礎設施領域的「殺手級應用」,那麼對於 Dapp 的「殺手級應用」將會是什麼,當時人們還並不清楚答案。

DAO——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隨著以太坊的上線,「智能合約」的概念逐漸興起。同時,DAC/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operation /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自主公司 / 去中心化自主組織)的概念也逐漸興起。由於這兩個概念的差異可近乎忽略不計,以下都以 DAO 來指代此概念。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的意思是,將某種制度以代碼的形式,即智能合約的形式部署到區塊鏈上之後,通過將激勵機制以確定無疑的代碼的形式實現之後,由於激勵機制的存在,人們會參與維持這一制度的運轉。通常會將比特幣作為第一個 DAO 的應用:由於比特幣區塊獎勵的存在以及開源的客戶端代碼,任何人都能參與比特幣挖礦,並且一旦有人退出挖礦導致難度降低,就會導致一部分收益高於成本的礦工進來參與挖礦。因此比特幣網絡的運行就成了 DAO:沒有任何一個實體 —— 個人或組織 —— 來實施管理,僅僅通過去中心化網絡的激勵機制,成千上萬零散的礦工就維持著比特幣網絡的運轉。

DAO 是相對於傳統的組織而言的:即使是再為扁平化的組織,總得有一個人或數個人為組織負責,而 DAO 是沒有負責人這一概念的,參與者來去自由。DAO 由此成為了一個法律上的挑戰,因為傳統的法律和司法實踐並不適用一個沒有負責人的組織。

抛開法律而言,DAO 相對於傳統組織的特點包括沒有層級制、任何決策都需要投票且投票結果立刻生效、所有決策公開透明等。

雖然說上述 DAO 的部分特點在實踐中仍然可疑的,但是它說明了一種嘗試在區塊鏈上實現自治組織的目標。雖然說 Buterin 在 2013 年已經對 DAO 有了不少的論述,但是真正被大量去中心化應用作為治理方式的時間,仍然需要等待若干年後的 DeFi 興起之時。

読み込み中...
文章は、創作者によって署名され、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に安全に保存されています。